一、事情是这么开始的
昨儿个不是刷朋友圈嘛刷到老同学阿芳发的动态,配了张医院的B超单,底下写着一行小字“又没中...”。我顺手点了个赞,结果晚上十点多,她电话就打过来了,嗓门带着哭腔跟我说折腾了大半年,中药西药没断过,钱花了不老少,就是怀不上。关键是她说最近刷到个叫“助孕宝人保”的东西,问我靠不靠谱,该不该买。
这一问把我问懵了,我是喜欢瞎琢磨东西,也爱分享,但保险这玩意儿水太深。挂了电话,我琢磨着不能乱给建议,还是得自己扒拉扒拉清楚。得,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干脆自己当回“小白鼠”,把这保险从里到外拆解一遍!
二、扒皮开始,动手查资料
说干就干。我立马抓过手机,打开那个蓝色的保险APP(都知道我说哪个),搜索框里哐哐敲进去“助孕宝人保”。还真有!产品页面做得挺花哨,各种“助您好孕”“贴心保障”的大字。
第一步,先看它保
- 辅助生殖技术费用:比如试管婴儿(IVF)这类的费用,说是能报销一部分。
- 特定并发症:什么卵巢过度刺激、宫外孕这些听着就吓人的情况,也给赔。
- 还有保胎津贴?这名字听着新鲜!仔细一看,好像是住院保胎能拿点补贴。
第二步,再看它不保 这才是重点!翻条款翻到眼花,在犄角旮旯里总算看到关键了:不孕不育的诊断和治疗费用,它一分不报! 就是阿芳现在花的那一堆检查费、药费,跟它半毛钱关系没有!它只管你确诊不孕不育之后,去做试管这些高科技手段的钱。
第三步,抠细节: 报销比例、免赔额(就是自己先掏多少钱)、医院范围... 我一条条对着看。突然看到第八行小字:“需符合合同约定的辅助生殖适应症”。赶紧查啥叫“适应症”,原来不是你想做就能做、做了就能报!得是“正经”的不孕不育原因,像输卵管堵塞、精子活性低这些才行。要是你查不出原因,就只是“怀不上”?不好意思,可能不在保障范围!还有,医院必须是它指定清单里的,别自己找个小诊所就去了。
三、折腾完,总算心里有点谱了
翻完一堆天书条款,揉揉发酸的眼睛,我大概明白这“助孕宝”是咋回事了。它根本不是治病的保险!治前面找原因、吃药打针的钱,它管不着。它就是个给已经确定要走人工辅助生殖这条路(比如做试管)的人,分担点那几步巨贵的开支的玩意儿。
四、到底谁才该买它?我掰着手指头数了数
第一类:铁了心要做试管的小两口!
就像我老同学阿芳两口子那种。毛病查清楚了,医生也明明白白说了:“别折腾了,直接试管。” 那行,这条路板上钉钉要走。这时候买“助孕宝”,就指望着它能把天价的试管手术费、药费给报回一部分。不过买之前一定确认:你做的项目和用的药,是不是在它报销清单里!别兴冲冲做了,回头它说不管,那才叫吐血。
第二类:备孕多年,打算放手一搏的人!
年纪可能不小了,自然怀孕希望渺茫,各种方法也试得差不多了,心理和经济压力都巨大。咬咬牙,准备把积蓄拿出来“赌一把”试管。这种人买“助孕宝”,图个图个兜底!万一试管过程中出现它保的那些严重并发症(像卵巢刺激过猛住院啥的),好歹能赔点钱,不至于人受罪、钱也雪崩。
第三类:单位福利想加份保障的人!
这种人挺幸运。本身单位医保报销不错,或者甚至有补充商业保险。他们买“助孕宝”的心态更偏向于“锦上添花”。反正经济压力不大,多花几百几千块(具体看年龄和计划),万一真用上试管了,能多报点是一点,就当给未来宝宝多存了点奶粉钱。
五、那我?还有阿芳?
我今年刚结婚,暂时还没要孩子的计划。身体也没觉着有啥毛病(当然以后谁知道)。看完这堆分析,我决定先不买。等过几年真有备孕打算了,再去医院彻底查查,看看到底用不用得着它。
至于阿芳,我问了她一句:“医生明确说你们得做试管了吗?” 她说还在排查原因,输卵管造影预约了下个月。得,我赶紧跟她说:“姐妹,现在别买! 先去搞清楚你问题在哪,要是喝几个月中药、做个通水就能解决的事,这保险买了就是浪费钱,它压根不管这头!等你真被医生宣判‘需要试管’了,咱再研究它,到时候一起帮你挑个合适的计划。”
阿芳在电话那头听了直叹气:“哎呀妈呀,原来这么复杂!我还以为买了就能报销检查费... 得亏问了你,不然又白扔钱!” 她老公也在旁边嚷嚷:“我就说嘛你急得跟火锅上的蚂蚁似的!” 得,两口子这下总算消停点了。
反正这趟实践下来,保险这个东西,甭管宣传得多口号多诱人,还得自己沉下心来抠条款,弄清楚它到底在什么条件下才赔,赔的又是哪个环节的钱。要不然,兜里的票子,分分钟就打了水漂喽!